資料來源:管理雜誌

職場上很多上班族在就業、轉業、創業的途徑中,在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的功能上,不斷地輾轉 反復、尋尋覓覓,圖的是找到一個對的位子;經過多年的試誤,竟得出一條心法:「不怕慢,只怕轉;不怕轉,只怕站」。而人力資源達人的心得是:「一個職位要找到對的人,至少要輪過五個人!」;最後大家磨合出一個共識:「先用對的人,再把人用對!」。彼得.杜拉克曾這樣質問GMCEO史隆:「你怎麼可能在高階主管的會議上花四小時去討論機械師傅的工作?」,得到的答覆是:「如果我們沒花四小時去尋找合適的人安插在正確的位置,就得再花四百小時處理我們的錯 誤」;不管是國家領導人或企業經營者,都希望能「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」,讓團隊發揮最大效能。

職場上有很多因人設事或因事找人的現象,前者是先找到一個人才,再專門為他量身訂做一套作業準則;後者是已發展出一套職位說明書,然後找人來擔綱;兩者都 是人與事的問題,只要「人人有事做,事事有人做」,已經成功一半了;身為主管的就是每天要把人事搞定,最高的指導原則是知人善任,也就是適才適所的意思。

主管在面試時把Mr. or Miss right找進來之後,就要展開一連串知人的流程,參閱人事基本檔(Master file)是第一步,從籍貫、出生年月日、學歷、經歷、語言、證照、專長、興趣、嗜好、娛樂、婚姻、家庭、社交、血型、星座、健康等資料都要有所涉獵,有些資料還需要經過幾次的非正式溝通才能取得;而有關誠實、正直、積極、正向、樂觀、進取等人格特質,則需要經過長久的磨合才能感覺出來;至於能不能吃苦耐勞?有沒有抗壓性?夠不夠成熟? 必須事到臨頭才知道!如果沒有一起喝過酒、打過球、玩過三缺一、洗過三溫暖、唱過卡拉OK?如何知人?

職場中的每個位子,理論上都應該有一份「職位說明書」,這個位子有什麼法定權力(Authority)?該負什麼責任(Accountability) 享有什麼利益(Incentive)?應有什麼整體能力(Capability)?包括IQ, EQ, AQ等,也就是「權責利能」都要能相符。即使是天縱英明的總經理和董事長也應該要有「職位說明書」,否則做事拼Sense容易出錯!一般企業主管都會有系 統地與部屬進行面談,進行人才盤點,透過有效的回饋,讓員工不斷地進步。日本人會每年兩次請主管列兩張表--企業必須全力以赴的機會和企業裡工作能力最強的人,然後將不同的機會分配給最適合的人選;Google CEO施密特(Eric Schmit)會找出兩個公司裡的聰明工程師,由這兩個人列出心目中公司裡最聰明的十個人,這十個人再推薦一百個人,然後聽聽他們的經驗、挫折及建議再對症下藥,好一套「用聰明人智慧」的撇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